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搜索

【我奋斗 我幸福】泸州“养牛倌儿”的脱贫奋斗记

2018-4-9 09:01| 发布者:呛口小辣椒| 查看:3165| 评论:0|来自:四川新闻网

摘要:钟昭强割黑麦草喂牛  四川新闻网泸州4月8日讯(钟旭娟 记者 岳东)4月8日,在泸州市古蔺县护家镇龙场村牧心庄养牛场,记者见到了靠着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钟昭强。他今年已经68岁,但身体硬朗,举手投足之间 ...

钟昭强割黑麦草喂牛

  四川新闻网泸州4月8日讯(钟旭娟 记者 岳东)4月8日,在泸州市古蔺县护家镇龙场村牧心庄养牛场,记者见到了靠着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钟昭强。他今年已经68岁,但身体硬朗,举手投足之间显得神采奕奕。靠着家里种植的几亩脆红李和在家庭牧场当“养牛倌儿”的这份工作,一年下来他家差不多就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脱贫奔小康,这对于几年前还是贫困户的钟昭强来说简直像做梦一般。

  改变 从4亩脆红李开始

  68岁高龄,已经到了居家养老的年纪。但这个愿望对于护家镇农场村曾经的贫困户钟昭强而言,他没想过,考虑的得最多的却是:“现在政策好了,一定要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提到过去的穷日子,钟昭强一脸无奈。大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但是,靠着几亩土地,日子也过得紧巴巴,暂时也不能指望他们养老;小儿子二十多岁了,常年在外务工,收入也不高;老伴儿患有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常年离不开药,更别说下地劳作。

  日子要怎么过?钟昭强自己也很清楚,只有自力更生。于是,他一个人没日没夜地劳作,耕田种地,放牛喂猪……

  但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家里还是太穷了。有病人,小儿子还要娶媳妇,钟昭强考虑的事情还很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始终没能改变他家的命运。住在山坡上的村民几乎都搬离了原来的地方,不少人建起了新楼房,甚至还有人在城里买了商品房。但钟昭强一家三口,依然挤在那又小又破旧的老房子里。

钟昭强喂牛

  改变 是从镇、村确定精准扶贫对象开始

  2014年下半年,通过当地镇村干部摸底排查,钟昭强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户,惠民政策逐步落实到位。

  2015年,钟昭强参加了村上举办的脆红李种植培训,同年,他把自家的四亩土地全都栽上了脆红李。

  2017年,脆红李迎来了一个丰收年,4亩地李子就卖了4万多元。年底,钟昭强一家三口住进了护家镇龙场村大杉湾子易地扶贫聚居点安置点80余平方米的新家。

  脱贫 老人当起养牛倌儿

  有了几亩脆红李的固定收入,钟昭强并不满足现状。在他看来,“打铁还须自身硬,勤劳致富,只能靠自己一双手。”他不但把自家远点的山林和土地栽上了核桃,又租土地栽了几亩脆红李。而今年,他又多了份工作——“养牛倌儿”。

  2016年10月,四川古蔺牛郎牧业在护家镇龙场村成立,公司采取“集团公司+N个企业+专合社+规模养殖场+农户”的运行模式,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里引进了牛郎牧业之后,公司开始在村里试点家庭牧场养殖模式,钟昭强就报名到牧心庄牧场上班。

  指着牧场门口地里绿油油的黑麦草,钟昭强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为了上好班,保证牧场38头牛的草料,他今年还在自家的核桃、脆红李地里套种牧草20亩。除了公司支付的3500元工资,一年种植四季牧草也将增加上万元收入。

  “每天早上七点到牛场,清理干净食槽就开始喂牛,然后把牛场打扫干净,下午四点再来上班,又是三个小时的活儿。”钟昭强说,每天按时上下班,任务就是打小就会的扫地、喂牛,做这个比种庄稼和打工安逸多了,收入高还稳定,离家也很近,很多家务事也不耽搁。

  多产业发展,让钟昭强这个贫困的家庭走上了小康之路,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实施易地搬迁,全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27岁的儿子不再到处去闯荡,就在家里创业,或者就近就业,能尽快成家,早点抱上孙子。(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广西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广西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