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四川省作协“红色轻骑兵.百场讲座送基层”公益讲座在泸州市图书馆4楼举行,此次讲座由文学评论家桫椤、星星诗刊杂志副社长杨献平主讲。 桫椤以《诗歌创作中的自然与意象》为题,从先秦的《采菽》《绸缪》起讲,再到公认的第一首新诗:胡适的《朋友》,一直说朦胧诗派到今下诗歌的演变。他说:“新诗要坚持自由,也要文体规范。新诗需要具备白话、诗情以及韵律三大要素。”他还以卞之琳的诗歌《投》为例,详细讲解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建筑美。更是明确,分行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在桫椤看来:诗人要回归自然,回归本心,诗歌创作者要调整自己的心路。成功的诗是让读者自己还原写作者的审美。 杨献平的讲座主题为《诗歌写作中的创新》,从七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在诗歌写作中如何创新,他认为,单纯的写诗不等于创新。杨献平说:“真正的的创作是发现美,永远不要从表现上走,要善于发掘表现后的东西。”想要做到创新,首先是要多积累,多读书。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发现当地的文脉,了解当地的历史。在创作中学会融合,要有历史感、文化感。要放下身段,不能自持诗人、作家的身份来进行创作,要写真正自己内心的东西。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日报社、四川省图书馆主办,《星星》诗刊杂志社承办,泸州市作家协会、泸州市图书馆协办。泸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合,泸州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市作协主席张蓉,以及泸州市作协部分会员和文学爱好者40余人聆听了这场精彩讲座。(泸州市作家协会办公室 韩东) |